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ner,CT)用管组件(以下简称“CT用管组件”)使用期限部分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是对CT用管组件可靠性评价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的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其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具体的产品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开展充实与细化。
本指导原则是供注册申请人与技术审评人员使用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要是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按照基于,然而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与验证资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与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与标准的不断改进,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内容也将适时开展调整。
一、适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CT用管组件的可靠性评价,作为该产品/部件使用期限研究的方法。本指导原则适用于CT用管组件单独注册的情形,也适用于CT用管组件作为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的组成部件注册的情形。医用血管造影X射线系统、牙科X射线机等其他X射线产品的管组件可靠性可按照其工况,参考本指导原则的适用部分开展评价。
二、基本原则
CT用管组件的可靠性研究应贯穿产品的设计、生产、测试、包装、运输、储存、使用、维护保养的全生命周期,并通过风险研究动态开展产品的可靠性研究。申请人可参考YY/T1837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开展可靠性工程研究。
CT用管组件是CT设备的根本部件,也是可更换部件。CT用管组件一旦损坏,通常无法在现场维修。CT用管组件使用期限的长短通常是衡量其可靠性水平高低的条件之一。生产企业通过可靠的可靠性设计与风险管理,确保CT球管在生产企业规定的使用期限或使用次数内安全有效使用。
三、CT球管基本信息
申请人需按照CT用管组件的实际特点,如结构组成、规格参数,开展CT用管组件可靠性评价。
(一)结构组成
CT用管组件通常由球管、管套、高压电缆(若适用)与插座,散热装置(若适用)以及监测装置(如温度传感器、压力开关)。其中,球管主要由阴极、阳极、束流控制段(栅控适用)与真空管壳组成,阴极主要由钨灯丝与聚焦部件组成,阳极主要由靶盘与轴承组件(旋转阳极适用)组成,管套内充满高压绝缘油并密封,实现绝缘与热交换的目的。
注册申请人需按照CT用管组件的实际特点,说明不同球管类型(如固定阳极、旋转阳极、栅控)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按照结构组成的层级关系,结合图示,描述各组成部件的结构、材料、参数等,图中应清楚地标识各部件,并提供充分的解释来方便理解这些图示。
(二)规格参数
申请人需提供与CT用管组件可靠性评价相关的规格参数,示例见表1。
表1CT用管组件规格参数
CT用管组件 型号 | XX |
规格参数 | 标称管电压(kV): 标称CT阳极输入功率(kW): 标称连续输入功率(kW): 最大阳极热容量或标称CT扫描功率指数: 灯丝工作范围: 焦点尺寸:(注:需涵盖产品所能提供的所有焦点尺寸) 飞焦点(x向与z向偏移)(若适用): 阳极类型: 阳极旋转速度(mm/s 或Hz或RPM)(旋转阳极适用): 靶角(°): 轴承类型及可承受的离心加速度: 束流控制参数(栅控适用): |
(三)技术差异说明
与前代产品或同类产品相比,若申报产品按照基于了对可靠性有影响的不同技术,注册申请人需对技术差异开展说明,并研究差异部分对可靠性的影响。
例如,螺旋灯丝与平板灯丝为不同的灯丝结构,滚珠轴承与液态金属轴承为不同的轴承类型,玻璃管、玻璃-金属管与陶瓷-金属管为不同的管壳材料,上述技术差异均对CT用管组件可靠性评价有影响。
四、CT用管组件可靠性评价
(一)可靠性指标的设定
CT用管组件的可靠性指标可定义为在规定条件下与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例如,经可靠性验证,CT用管组件在Z年使用期限内(时间段或扫描秒、扫描次数、千瓦秒)内,在置信度为Y的条件下,可靠度达到X。
CT用管组件可靠性指标的设定在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的基础上,通常是技术因素(如靶材技术、轴承技术、真空保持等)、商业因素(如销售策略、维保策略等)综合考量的结果。高可靠性通常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如更好的材料、更复杂的工艺、更多的测试)。在申报注册时,申请人可以基于产品定位设定一个初始的可靠性指标。该指标既可以是较高的可靠性指标,也可以是满足临床诊断基本要求的可靠性指标,待后续通过可靠性试验或实际应用积累足够的经验数据,结论显示产品可达更优的可靠性水平后,申请人可以按照相应的法规路径,申请变更其可靠性指标的声称。
(二)可靠性指标的评价方式
申请人确定CT用管组件可靠性指标的方式一般有可归结成两种,一种为申请人按照评价或经验预先设定可靠性指标,按照可靠性试验结果验证CT用管组件能达到预先设定的可靠性指标;一种为申请人不预先设定可靠性指标,通过构建出使用期限与可靠度的关系函数(即寿命分布模型),从关系函数中确定要声称的可靠性指标。
(三)可靠性指标评价方法
若按照基于评价方式一,通常可以通过可靠性试验的方法对产品的可靠性指标开展验证;若按照基于评价方式二,构建使用期限与可靠度的关系函数方法一般包括可靠性试验与经验数据。申请人也可以按照基于其他可靠、科学的方法,需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
1.可靠性试验法
若按照基于评价方式一,申请人可按照CT用管组件的寿命分布模型(如威布尔分布模型),通过定时截尾试验的方式验证预先设定的可靠性指标,截尾试验时间应按照CT用管组件的不同寿命分布模型,利用对应的统计试验方案确定。若寿命分布未知,申请人可按照基于零失效条件下的二项分布,定时截尾试验时间为所需验证的使用期限(如Z年)。
若按照基于评价方式二,申请人需先确定CT用管组件的寿命分布模型并给出确定依据,通常为威布尔分布模型,试验可以设定截尾时间,也可以不设定截尾时间,通过试验获得寿命分布的模型参数,基于所构建的关系函数确定要声称的可靠性指标。
(1)可靠性试验类型
可靠性试验类型包括常态试验与加速寿命试验。
常态试验即在额定工作条件下,开展CT用管组件的寿命试验,证明CT用管组件在使用期限内的可靠性。常态试验应开展足够长的试验周期,以保证结果不具有早期故障的特点且未出现故障率随时间有显著变化的情况。
加速寿命试验即在开展可靠工程、统计要是及不改变产品故障模式与故障机理的基础上,利用与物理失效规律相关的统计模型对在超出正常应力水平的加速环境下获得的可靠性信息开展转换,得到试验样本在额定应力水平下可靠性特征的可复现的数值估计的一种试验方法。CT用管组件的加速模型通常为频次加速模型。申请人也可以参考GB/T34986《产品加速试验方法》选择其他适合加速模型及可靠理由。说明选择的加速模型理由、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加速因子及加速因子的计算、试验持续时间等。
(2)样本量
申请人应按照CT用管组件的评价方式(验证或确定)与寿命分布模型,确定试验样本量,试验样本量一般应具有统计学意义或符合关系函数的构建需求。申请人需提供样本量确定的研究过程,并在试验时随机抽取试验样本。寿命分布一般与产品的失效机理相关,CT用管组件的典型失效为磨损或累积损伤,通常符合威布尔分布。
若按照基于评价方式一,如申报产品与已上市的前代产品或同类产品相比,按照基于一致的可靠性设计或未按照基于对可靠性有影响的不同技术,申请人可以按照基于已上市前代产品或同类产品的寿命分布模型及模型参数,如前代产品或同类产品的寿命分布符合威布尔分布模型,且模型参数已知,原则上样本量不少于2个,按照统计试验方案确定可接受的失效数量与截尾试验时间,若申请人选择1个样本开展试验,则应为零失效试验。
若按照基于评价方式一,如申请人未知申报产品的寿命分布,可按照基于零失效条件下的二项分布模型,代入计算公式(1)计算试验样本量。

其中n表示样本量(向上取整),α表示置信度,R表示可靠度
例如,若验证CT用管组件的可靠性指标为在10万扫描次数内,置信度为90%的条件下,可靠度达到90%。计算出样本量为22个,定时截尾时间为10万扫描次数,计算过程如下:

若验证CT用管组件的可靠性指标为在10万扫描次数内,置信度为80%的条件下,可靠度达到80%,则需要的样本量为:

。
若按照基于评价方式二,如已确定申报产品的寿命分布模型符合威布尔分布,但未知寿命分布参数,原则上用于构建关系函数的样本量不少于3个,申请人可参考GB/T34987开展威布尔模型构建,通过收集失效数据进而估计寿命分布参数。
(3)试验设备
申请人可以选择实际的CT设备开展试验,也可以选择测试工装。无论选择哪种试验设备,其均应能提供满足CT用管组件临床使用场景所需的试验条件。
(4)可靠性试验条件
申请人需尽可能模拟CT用管组件真实的临床使用场景开展测试,申请人也可以选择比常规临床使用场景更严苛的条件开展测试。临床使用场景包括临床环境条件与临床使用条件。申请人需将临床环境条件与临床使用条件转化为对应的CT用管组件可靠性试验条件,并考虑冗余,给出转化依据。
临床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海拔(大气压),电源条件等。CT设备的工作环境通常在温湿度受控的室内,其温湿度、大气压的环境条件相对可控,因此CT用管组件的环境条件主要受散热的影响。申请人可参考表2提供临床环境条件
表2 临床环境条件示例
储存 | 运输 | 使用 | |
室内/室外 | 室内 | 室外 | 室内 |
温度(℃) | |||
湿度(%) | |||
海拔(m)/大气压(kPa) | |||
输入电压(V) |
临床使用条件包括扫描频率、扫描参数、扫描功率、阳极旋转速度等。申请人可列表说明,示例见表3。
扫描频率包括检查患者例数、每例患者扫描次数、工作时长或天数、每天扫描秒等。
扫描参数包括扫描类型(螺旋、序列)、扫描方式(平扫、增强)、管电压、管电流、加载时间、焦点尺寸等。
申请人需弄清楚扫描参数的设定依据,扫描参数的选择需考虑临床典型的扫描部位(如头部、胸部、腹部、四肢关节)与特殊部位(如心脏)。其中,申请人需选择一定比例的管组件平均扫描功率不低于其标称阳极输入功率50%的条件开展测试。申请人也可以选择最大输出条件下的扫描参数开展测试。
表3 临床使用条件示例
扫描参数 | 扫描功率 | 阳极旋转速度 | |||||
扫描类型 | 扫描方式 | 管电压 (kV) | 管电流 (mA) | 加载时间 (s) | 焦点尺寸 | ||
如大、中、小 | |||||||
(5)故障与失效模式
申请人需弄清楚CT用管组件的故障与失效模式以及失效判据。
申请人可按照CT用管组件的结构组成分层,通过对故障开展失效模式、影响及危害性研究(FMECA)确定产品的失效模式,并在可靠性试验中识别故障与失效模式。常见的故障与失效模式及原因见表4。
可靠性试验过程中,通过对CT用管组件开展性能测试判定其是否失效,要是出现性能指标减少到不可接受范围或因为漏气、炸裂等结果无法继续曝光情况,均认为CT用管组件失效。性能测试的具体要求详见本章第(6)部分。
表4 CT用管组件常见故障与失效模式及其原因
序号 | 故障结构 | 常见故障与失效模式 | 原因 |
1 | 灯丝 | 灯丝短路或开路 | 灯丝老化;灯丝质量问题;电压过载。 |
2 | 靶盘 | 靶面龟裂、熔毁 | 频繁启停结果热疲劳;电子束局部过聚焦;冷却不足;超额定功率,超连续阳极输入功率,结果散热不充分。 |
3 | 轴承组件 | 旋转阳极不转 | 滚珠轴承磨损结果旋转卡滞;散热不良结果轴承局部过热;液态金属轴承泄露或旋转卡滞线圈损坏(开路或短路)。 |
4 | 真空壳体 | 真空壳体内部打火 | 灯丝蒸发;靶面受损气化,结果壳体内真空度下降;壳体破损或密封失效结果漏油漏气;散热不良结果局部过热;绝缘材料或绝缘油性能下降。 |
5 | 管套 | 管套内打火 | 电缆插头松动或与插座间的密封绝缘减少或高压插头开裂;管套密封失效结果漏油。 |
6 | 散热装置 | 球管过热 | 油泵故障;温度开关故障;散热装置故障;长时间连续大功率使用,结果油温过高。 |
建议申请人通过实际失效数据研究与上市后反馈信息不断改进前期经风险研究构建的产品故障与失效模式库,用于持续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6)CT用管组件性能测试
申请人需弄清楚可靠性试验的性能测试要求,包括测试指标、测试方法、测试时间点或采样频率、接受标准及确定依据。
申请人需结合故障与失效模式确定可靠性试验CT用管组件的性能测试指标,并给出确定理由。测试指标如高压击穿(打火)次数、焦点、剂量、密封性能、噪声、轴承卡死、振动、高压电路的电介质强度、灯丝电流、发射特性、泄露辐射、球管温度、驱动电流、固有滤过、电气安全(对地漏电流、接地阻抗、耐压)、真空度、平均功率与图像质量等。
建议申请人记录试验期间出现的所有打火次数以及每次打火事件出现时对应的扫描参数与累计运行时间,并开展原因研究,用于后续产品可靠性优化工作的开展。
申请人需弄清楚每个测试指标的测试时间点或按照基于频率,采样频率应确保能够识别到失效事件。
申请人需弄清楚每个测试指标的接受标准及确定依据,优先选择适用标准中的方法,若选择其他方法或自定义方法,请提供充分的依据。
例如,申请人可参考YY/T0063对焦点(通常包括尺寸、位置)开展测试;可参考GB/T37929对剂量开展测试;可参考YY/T0609对密封性能开展测试;可参考GB/T3768、YY/T0310对噪声开展测试。
对于图像质量测试,申请人可参考GB/T19042.5对图像质量的稳定性开展评价,评价与试验开始标定的图像质量的一致性。申请人可参考YY/T0310按照基于模体开展图像质量测试,包括图像噪声、CT值均匀性、CT值准确性、空间分辨率、低比较度分辨率与伪影。每个测试时间点按照基于的图像质量测试条件应一致,申请人需按不同焦点尺寸分别提供测试结果,统计因球管故障结果图像质量减少的失效数据。
申请人需提供可靠性试验后,申报产品满足产品技术要求的性能指标的测试报告。
(7)失效数据统计研究
申请人对可靠性试验获得的失效数据开展统计研究,弄清楚按照基于的统计研究方法及依据,验证CT用管组件能达到预先设定的可靠性指标;或构建出使用期限与可靠度的关系函数,从而确定要声称的可靠性指标。
2.经验数据法
申请人也可以按照产品的寿命分布模型,选择对申报产品或国内外已上市同类产品的经验数据开展统计研究,构建对应寿命分布模型下使用期限与可靠度的关系函数。申请人需弄清楚所依据的故障与失效模式库及经验数据中的失效判据。经验数据可能来源于CT用管组件的可靠性试验数据、布置记录、监测数据(如扫描参数、曝光次数、打火次数、球管油温等)、维修记录、投诉历史或公开文献的研究等。经验数据应真实、充足、无偏与可追溯。
四、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一) 产品注册
1.研究资料
注册申请人在注册申报资料CH3.7章节提供CT用管组件可靠性研究资料,证明在生产企业规定的使用期限/使用次数内,在正常使用、维护与校准(如适用)情况下,产品的性能功能满足使用要求。申请人可参考表5提供可靠性研究资料。
表5 CT用管组件可靠性研究报告框架
报告条款 | 报告内容 | ||
基本信息 | 管组件类型 | 弄清楚球管类型(固定阳极、旋转阳极、栅控),描述工作原理。 | |
结构组成 | 按照产品的结构组成层级,描述根本部件的结构、材料、参数、与前代产品与/或同类产品技术差异(若适用)等。 | ||
规格参数 | 弄清楚CT用管组件可靠性相关的规格参数。 | ||
可靠性评价 | 可靠性指标 | 设定CT用管组件的可靠性指标 | |
评价方式 | 弄清楚CT用管组件可靠性评价方式(确定、验证)。 | ||
评价方法 | 可靠性试验 | 经验数据 | |
试验类型 | 常态、加速 | / | |
寿命分布 | 弄清楚寿命分布模型(若适用)。 | ||
试验时间 | 按照评价方式(确定、验证)与寿命分布(已知、未知)等条件确定定时截尾时间。 | / | |
样本量 | 给出样本量计算过程或确定依据。 | 弄清楚样本来源(如可靠性试验数据、布置记录、监测数据、维修记录、投诉历史或公开文献的研究等)及数量。 | |
试验设备 | 弄清楚开展试验的CT设备或测试工装。 | / | |
试验条件/临床使用场景 | 弄清楚临床使用场景,以及转化为试验条件的依据。 | 弄清楚临床使用场景。 | |
故障与失效模式 | 弄清楚CT用管组件的故障与失效模式、失效判据。 | ||
性能测试 | 弄清楚可靠性试验中测试指标、测试方法、测试时间点或采样频率、接受标准及确定依据。 | / | |
试验结果及失效数据统计 | 按照试验结果,对失效数据统计,证明满足设定的可靠性指标 | 对失效数据统计,证明满足设定的可靠性指标。 | |
结论 | 简述可靠性研究过程(设计研究、过程控制、试验验证等)的规范性、充分性与正确性,判定可靠性研究结果是否满足可靠性指标的要求。 | ||
2.说明书
注册申请人应按照可靠性研究结果在说明书中给出产品可靠性指标。
(二)变更注册
申请人需按照变更的内容,研究是否对CT用管组件的可靠性评价产生影响。影响CT用管组件可靠性评价的举例详见本文第三章第(三)部分。
若是,申请人需提供变更后CT用管组件的可靠性研究资料,必要时重新开展可靠性试验。若经评估不需要重新开展可靠性试验,申请人可提供前代产品或同类产品的可靠性资料,并提供该资料可作为申报产品可靠性研究的理由。
若否,申请人需提供变更内容对可靠性评价不产生影响的理由。
五、参考文献
[1]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管理措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Z].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说明书与标签管理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号[Z].
[3]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注册申报资料要求与批准证明文件格式:国家药监局公告2021年第121号[Z].
[4]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技术审评指导原则》(2019年23号通告)[Z].
[5]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医用诊断X射线管组件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9年第79号)[Z].
[6]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8年第26号通告)[Z].
[7] ELSAYED.A. ELSAYED《可靠性工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
[8]胡湘洪,高军,李劲等.可靠性试验[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年.
[9]YY/T 1837-2022医用电气设备 可靠性技术通用要求[S].
[10]YY/T 1813-2022医用电气设备 使用可靠性信息收集与评估方法[S].
[11] GB/T 5080.1-2012《可靠性试验第1部分:试验条件与统计检验原理》[S].
[12]GB/T 34986-2017《产品加速试验方法》[S].
[13]GB/T34987-2017《威布尔研究》[S].
[14] 茆诗松,汤银才,王玲玲.可靠性统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287.
[15] IEC62506: 2023 Methods for product accelerated testing[S].
[16]GB9706.1-2020医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基本安全与基本性能的通用要求[S].
[17]GB9706.228-2020医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医用诊断X射线源组件的基本安全与基本性能专用要求[S].
[18]GB9706.103-1997医用电气设备第1-3部分:基本安全与基本性能的通用要求 并列标准:诊断X射线设备辐射防护[S].
[19]GB/T10151—2008医用X射线设备高压电缆插头、插座技术条件[S].
[20]YY/T0609-2018医用诊断X射线管组件通用技术条件[S].
[21]GB/T13797-2023医用X射线管通用技术条件[S].
[22] YY/T0062.1-2024医用电气设备 诊断X射线第1部分:等效滤过与固有滤过的测定[S].
[23] YY/T0063-2024医用电气设备 医用诊断X射线管组件 焦点特性[S].
[24] YY/T0064-2016医用诊断X射线管组件电气及负载特性[S].
[25] YY/T0291-2016医用X射线设备环境要求及试验方法[S].
[26] YY/T0892-2013医用诊断X射线管组件泄漏辐射测试方法[S].
[27]GB/T37929-2019无损检测仪器X射线管寿命试验方法[S].
[28]GB/T3768-2017 声学 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与声能量级 按照基于反射面上方包络测量面的简易法[S].


10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