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础知识

全自动细胞形态学研究仪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技术审评报告

发布日期:2025-09-05 15:46:58 浏览次数:  作者: 飞速度CRO

全自动细胞形态学研究仪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技术审评报告(图1)

一、申请人名称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二、申请人住所

深圳市南山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南十二路迈瑞大厦1-4层

三、生产地址

深圳市光明新区南环大道1203


技术审评概述

一、产品概述

(一)产品结构及组成

产品由玻片篮输入输出模块、玻片取放模块、玻片缓存进样模块、上下玻片模块、XYZ平台模块、显微成像模块、滴油模块、玻片回收模块与软件(发布版本01,软件包括主机应用软件与PC应用软件)组成,其中PC应用软件包括:用户交互界面、数据管理模块、基于深度学习的细胞形态研究模块。

(二)产品适用范围

本产品在医疗机构使用,基于光学显微成像拍摄与深度学习图像识别技术,用于临床检验过程中外周血血常规异常并需要开展复检的人群以及其他医生开单要求开展外周血形态学检查的人群,用于对外周血涂片血细胞的形态图像摄取、可视化通过了解及描述,辅助检验人员开展白细胞与有核红细胞分类计数、红细胞形态分级及血小板数量估算,具体检测项目见表1。本产品需经培训合格的检验人员使用,不能作为临床诊断决策的唯一依据,不单独用于临床检验。

表1具体检测项目

白细胞与有核红细胞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晚幼粒细胞

中幼粒细胞

早幼粒细胞

原始细胞

反应性淋巴细胞

浆细胞

异常早幼粒细胞

异常淋巴细胞

有核红细胞

红细胞

红细胞大小不均

小红细胞

大红细胞

低色素性红细胞

嗜多色性红细胞

裂片红细胞

锯齿状红细胞

椭圆形红细胞

卵圆形红细胞

口形红细胞

靶形红细胞

泪滴形红细胞

嗜碱性点彩

血小板

血小板

(三)型号/规格

MC-100i、MC-120i。

(四)工作原理

本产品基于光学显微成像拍摄与深度学习图像识别技术,定 位并拍摄血涂片上的高清晰血细胞的彩色图像,并对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开展形态学研究。

二、临床前研究概述

(一)产品性能研究

1.研究仪各组成模块性能研究

玻片篮输入输出模块将载有玻片的玻片篮输入研究仪内,等待研究仪将玻片篮内玻片逐片取走后,输出空玻片篮。通过对玻片篮传输、卸载台玻片篮容量、玻片传输等各项性能开展研究,确定该模块符合设计要求。

玻片取放模块实现玻片从玻片篮到玻片缓存进样模块的运输。通过对玻片取放的性能开展研究,确定该模块符合设计要求。

玻片缓存进样模块用于承接机械手夹取的玻片,并将该玻片运动到待装载位等待前一张玻片阅片完毕,开展后续玻片装载。通过对单片进样、多片进样与插队功能等各项性能开展研究,确定该模块符合设计要求。

上下玻片模块用于将玻片从缓存平台推动到XYZ平台,以及将 XYZ平台上的玻片卸载到转接平台,再从转接平台卸载到玻片回收组件。通过对玻片装载功能、玻片卸载功能、玻片同时装载与卸载功能等各项性能开展研究,确定该模块符合设计要求。

XYZ平台模块承载玻片做XYZ三个方向运动,将目标细胞运输至显微镜下方并完成对焦,支持成像系统拍摄成像。通过对平台基本运动、X向运动行程及检测范围、Y向运动行程及检测范围、XY向分辨率、Z向分辨率及行程、XY向运行速度、XY向定位精度等

各项性能开展研究,确定该模块符合设计要求。

显微成像模块功能是执行显微拍摄流程,并输出数字图像的模块。通过对光学配置、相机配置、物镜切换功能、物镜切换时间、定位精度等各项性能开展研究,确定该模块符合设计要求。

滴油模块负责研究过程中实现自动滴油。通过对滴油量、镜油存储功能、镜油状态检测、剩余样本量、滴油时间等各项性能开展研究,确定该模块符合设计要求。

玻片回收模块实现对已阅玻片的回收,将研究完的玻片推入到指定的回收盒内,方便用户存储玻片。通过对玻片回收、玻片推出等各项性能开展研究,确定该模块符合设计要求。

2.整机性能研究

申请人对细胞定位、预分类重复性、研究速度、细胞图像分辨率、拍摄区域准确性、血小板数量估算重复性、血涂片数字扫描分辨率、拍摄图像质量以及软件、电气安全、电磁兼容、环境测试等性能开展了研究,检测结果符合产品设计要求。

3.临床项目研究

申请人对全自动细胞形态学研究仪开展了研究性能与临床性能评估。研究性能评估内容包括有核细胞定位、重复性与重现性,结果显示申报产品的研究性能符合要求;临床性能评估内容包括仪器辅助人工与人工独立镜检比较,评价的项目包括白细胞与有核红细胞分类计数、红细胞形态分级以及血小板数量估算,结果显示申报产品的临床性能符合要求。

(二)产品有效期与包装

申请人按照《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的要求,提交了产品有效期研究报告,通过对产品系统分解,根本器部件加速老化试验确定产品有效期为 7 年。

包装经环境试验验证,符合运输与贮存要求。

(三)软件研究

该产品按照《医疗器械软件注册审查指导原则》(2022年修订版)、《医疗器械网络安全注册审查指导原则》(2022年修订版)的要求,提交了相应级别的自研软件研究报告、现成软件研究报告、自研软件网络安全研究报告、现成软件网络安全研究报告。该软件安全性级别为严重级别,软件发布版本号为01。软件的质量要求参考GB/T 25000.51-2016执行。

(四)有源设备安全性指标

1.电气安全:符合GB4793.1-2007、GB4793.6-2008、GB 4793.9-2013与 YY0648-2008的要求。

2.电磁兼容:符合GB/T18268.1-2010与GB/T18268.26-2010的要求。

3.环境试验:符合GB/T14710-2009中气候环境试验Ⅰ组、机械环境Ⅰ组与运输试验的要求。

(五)算法研究

产品按照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申请人按照《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注 册审查指导原则》提交了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外周血涂片血细胞

图像识别算法研究资料,包括白细胞及有核红细胞分类计数、红细胞形态学分级及血小板数量估算。申请人弄清楚了数据来源、数据采集方案、数据多样性研究、数据分布科学性与可靠性、数据整理、数据标注流程及数据集划分方法,保证了数据质量与算法训练效果;提供了训练评估指标、训练目标、参数选择方法、训练数据量-评估指标曲线、算法性能评估等研究资料,依据算法性能影响因素开展了算法泛化性能、鲁棒性、重复性、压力测试等测试评估,结论显示该产品算法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三、临床评价概述

申请人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三家机构开展临床试验,入组病例为临床检验过程中外周血血常规异常并需要开展复检的人群以及其他医生开单要求开展外周血形态学检查的人群,共入组病例1570例。临床试验共开展了四部分研究:

第一部分为白细胞与有核红细胞分类计数研究:

临床试验针对每个病例的血涂片开展三次试验,包括全自动细胞形态学研究仪预分类后研究者复核结果(试验组)、研究者独立显微镜检结果(对照组)与专家组显微镜检结果(专家组)。临床试验以专家组结果为标准,评价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性能。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的分类计数合格率:中性分叶核粒细胞90.38%;中性杆状核粒细胞87.64%;淋巴细胞93.38%;单核细胞92.23%;嗜酸性粒细胞95.80%;嗜碱性粒细胞94.46%;晚幼粒细

胞94.39%;中幼粒细胞93.82%;早幼粒细胞96.94%;原始细胞94.97%;反应性淋巴细胞92.10%;浆细胞99.87%;异常淋巴细胞99.62%;异常早幼粒细胞99.49%;有核红细胞96.69%。对照组的分类计数合格率:中性分叶核粒细胞80.76%;中性杆状核粒细胞76.88%;淋巴细胞82.61%;单核细胞82.87%;嗜酸性粒细胞93.12%;嗜碱性粒细胞86.56%;晚幼粒细胞84.97%;中幼粒细胞84.01%;早幼粒细胞90.51%;原始细胞85.86%;反应性淋巴细胞84.65%;浆细胞99.17%;异常淋巴细胞98.15%;异常早幼粒细胞98.47%;有核红细胞87.64%。针对每类白细胞与有核红细胞,试验组结果优于对照组结果。

另外,按照基于典型疾病与白细胞与有核红细胞分类项目,确认典型分类项目与临床诊断结果之间的临床灵敏度与特异度。试验结果显示:针对急性白血病,试验组与临床诊断结果比较的临床灵敏度为79.62%,对照组与临床诊断比较的临床灵敏度为76.23%;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试验组与临床诊断结果比较的临床灵敏度为84.62%,临床特异度为95.90%,对照组与临床诊断结论比较的临床灵敏度为84.62%,临床特异度为94.53%。

第二部分为红细胞形态分级研究。

临床试验针对每个病例的血涂片开展三次试验,包括全自动细胞形态学研究仪预分级后研究者复核结果(试验组)、研究者独立显微镜检结果(对照组)与专家组显微镜检结果(专家组)。临床试验以专家组结果为标准,评价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性能。

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红细胞形态分级的准确率为:红细胞大小不均91.72%;大红细胞92.55%;小红细胞94.27%;低色素性红细胞88.98%;嗜多色性红细胞95.67%;裂片红细胞89.75%;锯齿状红细胞97.64%;椭圆形红细胞96.62%;卵圆形红细胞92.48%;口形红细胞99.43%;靶形红细胞98.98%;泪滴形红细胞96.75%;嗜碱性点彩99.55%。对照组红细胞形态分级的准确率为:红细胞大小不均88.47%;大红细胞88.98%;小红细胞92.04%;低色素性红细胞85.03%;嗜多色性红细胞96.50%;裂片红细胞87.96%;锯齿状红细胞93.76%;椭圆形红细胞93.69%;卵圆形红细胞89.81%;口形红细胞98.60%;靶形红细胞97.83%;泪滴形红细胞94.59%;嗜碱性点彩99.04%。针对每类红细胞分级,试验组结果非劣效于对照组结果。

针对红细胞形态分级,按照基于典型疾病与红细胞形态分级项目, 确认典型分级项目与临床诊断结果之间的临床灵敏度与特异度。

试验结果显示:针对贫血疾病,试验组与临床诊断结果比较的临床灵敏度为89.36%,对照组与临床诊断结果比较的临床灵敏度为81.56%;针对骨髓纤维化疾病,试验组与临床诊断结果比较的临床灵敏度为70.49%,临床特异度为86.68%,对照组与临床诊断结果比较的临床灵敏度为62.3%,临床特异度为85.59%。

第三部分为血小板数量估算研究:

临床试验针对每个病例的血涂片开展两次试验,包括全自动细胞形态学研究仪预估算后研究者复核结果(试验组)与研究者

独立显微镜检结果(对照组),同时按照基于流式细胞仪开展血小板计数(临床参考标准组)。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的临床敏感性为94.03%,临床特异度为90.78%;对照组的临床敏感性为90.82%,临床特异度为88.55%。试验组结果非劣效于对照组结果。

同时,分别开展了试验组/对照组与临床参考标准组的定量研究。试验组与临床参考标准组的相关系数为0.976,回归方程为y=1.038x-3.709;对照组与临床参考标准组的相关系数为0.947,回归方程为y=0.9208x-1.208。

第四部分为时间效率评价:

试验结果显示,全自动细胞形态学研究仪预研究后研究者复核的时间均值为332.48秒(即试验组,包括白细胞分类计数、红细胞形态分级以及血小板数量估算以及研究者复核时间),研究者独立显微镜检时间均值为878.85秒(即对照组,包括白细胞分类计数、红细胞形态分级以及血小板数量估算时间),试验组时间优效于对照组时间。

同时,申请人在临床试验中开展了全自动细胞形态学研究仪的功能性与安全性等的评价,试验结果满足临床使用需求。

,该产品临床试验符合《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的相关要求,产品临床性能满足临床需求。

四、产品受益风险判定

本产品在临床检验过程中对检验人员具有辅助作用,可提高检验人员识别各类细胞的准确率。

本产品检测结果经临床医生复核后,相对于他检测指标联合使用,用于临床医生对于患者做出医疗处置结论,其假阳性与假阴性检测结果可能会给临床医生带来错误的提示。以上风险通过设计、相关警示、注意事项均已在说明书中开展提示。

经综合评价,在目前认知水平上,认为该产品上市带来的受益相较而言更多风险,综合剩余风险可接受。

↓↓↓展开阅读全文↓↓↓
医疗器械注册咨询

站点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如密切相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本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
北京飞速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药物及医疗器械、诊断试剂产品政策与法规规事务服务,提供产品注册申报代理、临床合同(CRO)研究、产品研发、GMP质量辅导等方面的技术外包服务。

您可能喜欢看:
请进
提交留言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91-0380-1095
同微信
项目在线咨询